師說師道|“雙減”政策要落地,先要改革考試評價的方式
黃斌
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(fā)《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(yè)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》,明確了“雙減”工作的目標:學生過重作業(yè)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、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(nèi)有效減輕、3年內(nèi)成效顯著,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。學校作為《意見》落地的重要執(zhí)行主體,應該聚焦課堂、作業(yè)、課后服務、考試評價,理順關系,科學實施,有效推進,實現(xiàn)“雙減”。
首先要理順好課堂、作業(yè)、課后服務、考試評價的關系。我理解這四者之間有兩種關系,一種是“鏈鎖”關系:
高效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對新知聽得懂、學得透——從而促進作業(yè)的高效與高質——高效完成作業(yè)的孩子在課后服務時間就擁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,去培養(yǎng)個人的特長與愛好——考試自然不會太差、評價自然會高。
反之,課堂沒聽會、沒掌握好——作業(yè)不會做,花費大量時間——課后服務時間只能做作業(yè)或補習功課——考試不理想、評價不高。
第二種關系是“制約”關系:考試評價的方式制約著課后服務提供的“服務內(nèi)容”、作業(yè)的布置、課堂教學的導向。
從“制約”關系出發(fā),逆向思考,或是倒推著看這個問題,我來談談對這幾個方面工作的構想。
一是考試評價。評價是指揮棒,直接決定著“雙減”政策的落地。比如,小學一、二年級原則上不布置書面作業(yè),那么學期結束時,就要改革書面考核評價的方式。以語文學科為例,可以從學生的口語表達(講故事)、識字量(認讀課后生字表)、課文背誦(抽取要求背誦的內(nèi)容)、音節(jié)拼讀等方面進行考試評價,輔以少量的書面考核,如書寫自己的名字,考查漢字書寫的筆順等等。
所以,我認為“雙減”政策的落地,先要改革考試評價的方式,學科類分學段,確立考查形式,一、二年級以口頭考查為主(每個學科2個項目),三、四年級口頭(2個項目)+書面(1個項目)考查,五、六年級口頭(2個項目)+書面(2個項目)考查。非學科類根據(jù)不同學科性質確定不同的考查形式(1個項目),如音樂,口頭考查演唱;美術,書面考查繪畫;科學,操作考查實驗等。落實考試成績呈現(xiàn)等級制,嚴查考試排名等行為(特別是拍照發(fā)群、當全班同學面報分數(shù)等)。
二是課后服務。課后服務形式以校內(nèi)+校外、線下+線上、平日+假日(寒暑假)的方式開展。課后服務內(nèi)容方面:校內(nèi)作業(yè)+特長培養(yǎng)。一、二年級100%完成作業(yè),作業(yè)不帶回家;三、四年級在校完成70%,回家完成30%;五、六年級在校完成50%,回家完成50%。所有年級在校的課后服務時間基本完成書面作業(yè)。
三是作業(yè)布置?!兑庖姟访鞔_,學校要確保小學一、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(yè),可在校內(nèi)適當安排鞏固練習;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(yè)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。所以,作業(yè)布置方面,我想從兩個方面對授課教師提出要求:一是作業(yè)量要以班級中等學生完成速度為準;二是作業(yè)分層,掌握情況不同的孩子,要完成各自不同的作業(yè)內(nèi)容,“跳起來摘桃子”,而不是“遙不可及、一再受挫”。
四是課堂教學。課堂是發(fā)揮學校教育的主陣地,課堂質量是反映著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。所以,關于提升課堂質量,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抓好兩個方面:一是學生課堂常規(guī);二是教師研讀課標。換言之,就是一方面抓好學生;另一方面提升教師,教師的目標意識強,明確在一節(jié)課中學生究竟要學習什么、要掌握到什么程度,課堂圍著目標轉,這很關鍵。學校的側重,學校的評價要跟上、跟住、跟緊,讓課堂質量成為學校各項工作的核心。
總之,“雙減”政策就是讓學生成為遵循自然規(guī)律成長的人,而不是學習的機器;讓家長成為真正的父母,而不是家庭教師;讓學校成為義務教育學習的主場,而不是讓校外培訓搶了陣地。各就各位、各負其責,維護教育好生態(tài),促進社會好發(fā)展。
(作者系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小學校長,長沙市少工委副主任(兼),長沙市名校長,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。)
>>我要舉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