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探訪開國上將甘泗淇家鄉(xiāng):“夫妻將星”畢生以身作則
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張禹 通訊員 盧躍文
莫斯科中山大學(xué)畢業(yè),參加了艱苦卓絕的長征,奔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,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……甘泗淇從山?jīng)_里走出,投身于革命時代的洪流,成就了傳奇的人生。近日,記者探訪將軍的出生地寧鄉(xiāng)市黃材鎮(zhèn)八渡水村楠竹山組,從家鄉(xiāng)父老講述的故事中,感受革命先輩的堅定黨性和偉大人格。
紅色故事
以身作則的政工將軍
眾所周知,在人民軍隊的傳統(tǒng)中,政治工作歷來都是重中之重,而甘泗淇是高級將領(lǐng)中的政工代表,被譽為最優(yōu)秀的“政工將軍”。
甘泗淇軍旅一生,歷任紅二方面軍、八路軍120師、晉綏軍區(qū)、第一野戰(zhàn)軍政治部主任,中國人民志愿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,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??梢哉f,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我軍政治工作的歷史。
想要做通別人的政治工作,自己必須身正、心正,才能令人信服。在這個方面,甘泗淇絕對是以身作則的榜樣。
紅二方面軍長征通過藏區(qū)時,許多藏民因不了解紅軍,匆匆棄家逃到深山老林中躲藏起來。這時,地里的青稞和蠶豆已經(jīng)成熟,而紅軍又急需糧食。紅二方面軍首長決定:部隊可以收割地里的莊稼,但是一定要按市價付錢。
“藏族老鄉(xiāng)家中無人,部隊又面臨困難,在這種情況下,會不會發(fā)生違反紀律的現(xiàn)象呢?”時任紅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的甘泗淇有些擔(dān)心,他一面派政治部宣傳員們?nèi)ふ也刈謇相l(xiāng),盡量勸說他們回家,另一方面重申收莊稼要按市價付錢的規(guī)定,還特別強調(diào):找不到主人也要付錢,不清楚市價寧可多付一點。
過草地時,糧食奇缺,甘泗淇就試著吃那些不知道是否有毒的野菜。這樣很冒險,萬一中毒,以當(dāng)時的醫(yī)療條件來講很難搶救。但他總是執(zhí)意由自己先嘗,因此得了一個“神農(nóng)”的綽號。
后來,毛主席見到他,感慨地說:“神農(nóng)嘗百草,為的是天下人的安危,你這個神農(nóng)是共產(chǎn)黨的神農(nóng),是共產(chǎn)黨人的榜樣!”
紅色人物
開國將帥中唯一的“夫妻將星”
甘泗淇(1903年-1964年),原名姜鳳威,別名姜炳坤,出生于寧鄉(xiāng)市黃材鎮(zhèn)。1955年,他被授予上將軍銜,榮獲一級八一勛章、一級獨立自由勛章、一級解放勛章。
值得一提的是,甘泗淇的妻子李貞也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,二人成為開國將帥之中唯一的“夫妻將星”。
長征即將開始的時候,甘泗淇與李貞舉行了簡樸的婚禮。部隊過草地時,李貞早產(chǎn),由于條件異常艱苦,孩子夭折了,而她再沒能懷孕。之后,夫妻倆先后領(lǐng)養(yǎng)照顧了20多個孩子,都是烈士遺孤。
在革命歲月里,夫妻二人并肩作戰(zhàn),投身于抗日戰(zhàn)爭、解放戰(zhàn)爭。新中國成立后不久,夫婦倆又一同奔赴抗美援朝前線。
1955年9月,兩人一同走進中南海懷仁堂。周恩來親自把上將軍銜授予甘泗淇,把少將軍銜授予李貞。周總理握著李貞的手,親切地說:“祝賀你,李貞同志,你是我們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?。 ?br/>
1964年2月5日,剛過60歲的甘泗淇積勞成疾,不幸離開人世。1990年3月11日,李貞在北京逝世。在遺囑中,李貞交代:將節(jié)省下來的1.1萬元存款和2500元國庫券,一部分捐獻給宋慶齡兒童福利基金會,一部分捐獻給甘泗淇的老家寧鄉(xiāng)作為辦學(xué)補助,最后一次表達了她對丈夫及其家鄉(xiāng)的深情摯愛……
>>我要舉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