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文 | 如此“標準答案”不要為好
顏澄
常常有孩子問我,怎樣可以避免在閱讀分析題上不被扣分。 我說:“這個問題很簡單,千萬不要以為弄懂了作者的意圖,你就可以得滿分。你要多做題,多看正確答案,正確答案看多了,你就能摸清出題人的思想邏輯了,只要你答得跟出題人所希望的一樣,你就不會被扣分。”我跟他們講的確實是經(jīng)驗之談。當年我自己讀書時,我就是這樣做的。我女兒讀書時,我也是用同樣的方法告訴她免除扣分的。我同時也告訴她,在學(xué)校的閱讀與分析題上得滿分,不等于你真的懂得了欣賞,這只是一個應(yīng)付考試的辦法而已。而我們必須要應(yīng)付考試。
我的一些作家朋友中,有不少人的文章被收錄進了閱讀與分析題里面,他們談及考卷上所謂的正確答案感覺哭笑不得,即便他們本人來回答也未必可以拿到滿分。有個作家朋友說過一件趣事。他說,有一天他兒子興奮中略帶得意地對他說:“老爸,今天的閱讀與分析題選的是你的文章咧,同學(xué)們都叫我問你,這道題應(yīng)該怎樣解答……”然而,他在幫兒子解答的時候,卻發(fā)現(xiàn)了自己在寫作中沒有意識到的問題。例如,試題中提到“作者寫到……是為了表達什么”,我的朋友想半天,也想不出自己這句話有什么崇高的思想意義。他寫這句話的時候,無非是為了意境的營造罷了。于是,他以權(quán)威者的身份告訴兒子正確答案應(yīng)該是怎樣的。
沒過幾天,兒子垂頭喪氣地對他說:“老爸呀,你那道題答錯了。標準答案不是這樣的。我的同學(xué)和老師都知道我爸爸就是作者本人,結(jié)果你卻答錯了?!眱鹤舆€補充道:“老師說了,不管你爸是誰,你都得按標準答案來寫……以后我再也不會問你這方面的問題了?!蔽疫@個朋友那一刻感覺自己被標準答案給震撼了。
像這樣的遭遇估計很多作家都有過。例如,史鐵生的散文《秋天的懷念》被人教選入七年級語文教材里,而在輔導(dǎo)訓(xùn)練的閱讀與分析里面,有道題問到:“為什么母親提議看菊花……”標準答案是:“提議看菊花是想讓‘我’從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氣質(zhì)中得到啟示,勇于面對挫折,頑強地生活下去?!钡拇_,史鐵生一生都在思考生與死的問題,可以說,如何向死而生是他所有作品的追問,他自己也因此成為了向死而生的寫照。但是,作為閱讀過史鐵生所有著作的我,可以很認真地說:史鐵生寫到母親提議看菊花,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母親是想借菊花精神去提醒他勇于面對挫折。母親沒有提到看其他的花,完全是因為那個年代的秋天。我們對任何文章的分析都不能夠脫離時代背景,在那個年代,物質(zhì)奇缺,甚至就連花的品種也都是極少的。像菊花這種在花卉中算比較皮實好養(yǎng)的,品種才會相對多一點。而秋天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(jié)。品種多、易打理、病蟲少、花期長的菊花自然獨占鰲頭,形成了一道好看的景致。史鐵生的母親提議情緒暴躁的兒子去看菊花,無非是試圖讓他改變一下心情罷了。如果是春天,她會說桃花開了,去看一看吧。這,實則是生活中一句很普通的對話而已,哪里會暗藏著高大的教條主義出來。
越是經(jīng)驗豐富的作家,越是會貼近生活去寫作?!肚锾斓膽涯睢窇涯畹氖且粋€平凡而苦難的母親。母親的苦難,是因為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都是加倍的。面對因癱瘓而暴怒無常的兒子,母親的痛,是恨自己不能替他受苦,這才是人間真實的母愛。世上沒有母親會在兒子巨大的不幸中向他布道高尚的情操,但標準答案里的母親卻這樣做了。這樣的解讀符合人性的真實情感嗎?這樣的標準答案征求過作者的意見嗎?這類既牽強附會又無所畏懼的標準答案,不但把一篇好文章的氣勢、韻味和情感都拉低了,還把文章的立意和構(gòu)架都破壞掉了。
對于閱讀積累不足的孩子當然需要有經(jīng)驗的人進行指導(dǎo),幫助其理解,這樣才能快速提高理解能力。但是,好文章豈有標準答案?一百個讀者會讀出一百個哈姆雷特,這就是經(jīng)典好文的潛在特征。世上的好文章都很注重留白,即意到筆不到。留下空間任讀者自由想象和自由解讀。而讀者每一次閱讀都能得到新的啟發(fā),新的收獲,新的理解。正因為如此,好文章的內(nèi)涵才不會是單一的,癟平的;而是豐富的,具有廣度和深度的有體量感的東西。它同時也是擴散性的,是動態(tài)的而不是靜止的。它的運動源自讀者自身閱歷的增厚,理解力的加強,以及人生觀的改變。這也是我?guī)资陙硪恢敝貜?fù)閱讀某些作品的原因和妙處所在。
“雙減”后,孩子有了更多閱讀的時間和空間。如果已經(jīng)意識到閱讀不單是擴充知識量,而是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造力和思想性的一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的話,那么,削弱孩子創(chuàng)造性的標準答案還是不要為好。
>>我要舉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