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底拍照進入AI智能時代 國內首批糖尿病性黃斑水腫治療新藥完成注射
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14日訊(全媒體記者 彭放 通訊員 李青霞)“咔嚓!”73歲的王奶奶坐在桌旁,將眼睛貼近AI眼底相機的凹槽,在操作醫(yī)師指引下,不到一分鐘就完成了眼底照相。王奶奶患糖尿病已經10年,從沒做過眼底檢查,最近感覺看東西有點模糊、還有黑影,檢查結果果然顯示出現了視網膜病變。這種智能、快捷的AI眼底拍照服務馬上將在全國各地出現。14日是聯(lián)合國糖尿病日,愛爾眼科在全國開展糖尿病眼病關愛月系列活動,在主場長沙站啟動“百城關EYE,百AI護糖”計劃,推動我國眼底拍照進入AI智能時代。
“百城關EYE,百AI護糖”計劃,推動眼底拍照進入AI智能時代
國際糖尿病聯(lián)合會公布數據顯示,2021年我國糖尿病患者(20至79歲)數量已高達1.4億。愛爾眼科醫(yī)院集團眼底病學組副組長、長沙愛爾眼科醫(yī)院副院長陳忠平教授介紹,糖尿病可引發(fā)視網膜病變、白內障、青光眼、眼肌麻痹等多種眼部并發(fā)癥,嚴重的可致盲。
然而,目前半數以上糖尿病患者未被告知應定期檢查眼底。近70%的糖尿病患者未接受規(guī)范的眼科治療,約90%具有激光治療指征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未治療,這導致我國糖尿病致盲率居高不下。
“百城關EYE,百AI護糖”計劃啟動后,愛爾眼科將在全國舉辦600余場學術、科普活動,發(fā)布形式多樣的科普內容,廣泛提升大眾對眼底病的認識。還將借助百臺AI智能眼底相機,依托愛爾眼科分級連鎖和糖尿病眼病門診??频脑\療優(yōu)勢,走入城鄉(xiāng)、街道、社區(qū)、藥店,將智能服務和專業(yè)診療送至患者身邊。
相比傳統(tǒng)眼底篩查手段,愛爾眼科的AI智能眼底相機有哪些優(yōu)勢呢?據介紹,它依托海量的眼底相片大數據,融合人工智能技術,具有免擴瞳、高清成像、小巧便捷、操作簡便、快速反饋、結果精準度高等多種優(yōu)勢,在有效提高眼底疾病診斷率、減少漏診發(fā)生的基礎上,大大縮短了眼底拍照流程,為廣大患者提供便利。
我國糖尿病性黃斑水腫患者“一針就獲益”時代即將到來
活動現場傳來的另一個好消息是,用于治療糖尿病性黃斑水腫的國內首批0.19毫克氟輕松玻璃體植入劑,在博鰲樂城國際醫(yī)療旅游先行區(qū)內的愛爾眼科醫(yī)院完成首針注射。
糖尿病性黃斑水腫是一種在糖尿病患者中常見、多發(fā)的眼部疾病,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并發(fā)癥,也是20至74歲人群中主要導致視力損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“完成注射后,患者視力改善明顯。”愛爾眼科醫(yī)院集團海南區(qū)域總院長邢健強表示,這類患者一般每年每眼需要接受6到10次眼內注射。該項目的成功開展,為我國糖尿病性黃斑水腫的治療方法帶來了技術升級,也預示著我國糖尿病性黃斑水腫患者“一針就獲益”的時代即將到來。
>>我要舉報